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协会新闻> 正文

永胜珐琅彩 亮相旅交会

2017-11-29 08:59 管理员 次阅读 条评论

2017-11-21何守伦美丽永胜1


---以上广告---

2017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云南丽江展示的旅游商品有永胜珐琅银器,并先后得到丽江市常务副市长和春雷、云南省侨联党组书记和向红、丽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唐佳琼等领导的关心和赞赏。

据丽江云天工珐琅彩银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过鹏儒现场介绍,该公司目前已有珐琅彩银首饰、酒具、茶具、餐具、摆件等6大系列产品近400个品种,并创造性地加入了东巴文化等民族文化元素,从而提高了珐琅银器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珐琅,另外一个熟悉的名字叫景泰蓝。不过,和北京景泰蓝不同的是,丽江永胜的珐琅多为银胎,北京景泰蓝多为铜胎。而且,让中国民族金属艺术大师过鹏儒先生颇为自豪的是,即使是目前最被人们熟知的景泰蓝,其工艺和技术的源头也在云南。

据介绍,珐琅工艺在中国已有800多年历史。13世纪初,意大利工匠发明了珐琅工艺,随着蒙古西征传入中国。1253年,忽必烈率10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江平定大理国,其中一支元军在今永胜首战告捷,史称“元兵北来,首捷此土,故名北胜”。平定大理国后,元军大部返回北方,珐琅银器制作工艺由此在丽江永胜民间传承下来。

元代在云南“各路设人匠提卒司”,管理地方手工业。为了云南手工业的发展,元朝就从军中抽调一些为“军匠”,并规定手工业者不得转业,“匠户”世袭生产手工艺品,其中就成就了今天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胜珐琅银器技艺。明代大量内地汉人迁入,进一步带来中原传统手工技术,繁荣了丽江永胜手工业经济,与中原手工业愈趋同步。

《新纂云南通志》“工业考”载:“永北厅珐琅银器,自来擅长,清代以前妇女首饰以金银珠翠四者制成,翠者翠鸟之羽毛也。永北厅制珐琅杯碟,华艳夺目,与直省所出无异。”永胜县一带,元明设北胜州(府),清代设永北府(直隶厅),民国先后称永北县、永胜县,沿用至今。

景泰蓝是在元朝后期才从云南传到北京,盛于明朝景泰年间,又多用蓝色珐琅釉料,因此得名。如此说来,丽江永胜珐琅银器应称“云南至元蓝”,因它早自元朝至元年间就在云南传承。真可谓:北有景泰蓝,南有至元蓝。

珐琅银器是以纯银制胎,采用石英、长石、硼砂等矿物质配制成的珐琅釉料细磨成粉状颜料,在金属银胎上绘彩部分按事先设计好的图案精细填入,然后将上好珐琅釉料的产品置入窑炉中经800摄氏度高温炉火烧结而成。它是纯手工制成的,这就意味着每一件珐琅彩银都是世界上的孤品,况且该技艺传承人现在仅有谭志平、唐建安、过鹏儒等数人。

丽江永胜珐琅银器的加工制作,主要流传于永胜县永北镇和三川镇的汉族中。珐琅色彩非常绚丽,具有宝石般的光泽质感,耐腐蚀,耐磨损,历经千年而不褪色,不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而且具有较大的商业开发价值。直到今天,这样的工艺依旧算得上中华文化的瑰宝!

丽江云天工珐琅彩银器,不仅多渠道畅销国内,还远销到缅甸、印度、英国、法国等国家。同时,该公司在丽江古城玉河畔、昆明世纪城“家乐福”等地设有展销中心,各种产品倍受消费者亲睐。

面对未来,董事长兼总经理过鹏儒充满了信心。他说:珐琅彩银工艺在全国濒临失传,传承好这一非遗技艺,让她进一步发扬光大,作为一个丽江人有责任也有义务。让珐琅彩银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让这一传统工艺可持续发展,张开翅膀去翱翔,这已经不再遥远!

作者何守伦,云南永胜县人,曾任丽江师专旅游系教授、云大旅游文化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丽江旅游研究所所长、丽江边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书《丽江导游辞》、《永胜方言志》等10余种。

  • 0
    感动
  • 0
    路过
  • 0
    高兴
  • 0
    难过
  • 0
    搞笑
  • 0
    无聊
  • 0
    愤怒
  • 0
    同情
热度排行
友情链接
Powered byhth官网登陆 © 2010-20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