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晶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实行阶段性缓缴,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
当前,我国有1.6亿户市场主体,其中个体工商户达1.1亿户。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做好稳增长稳就业保民生等各项工作,关键要保市场主体,让市场主体平稳运行、健康发展也成为党和政府的“心头事”。
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进入三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环比修复,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部门对经济活动加大了补缺力度,但是,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中小型企业仍处收缩区间,体现出其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发展预期与信心持续较弱,也表现出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此次会议指出,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困难大的实际,加大纾困力度,有助于促进经济回稳向上。
为了让政策的“真金白银”落实落细,会议具体指出,在第四季度,再实行一批收费缓缴。一是缓缴耕地开垦费、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费等1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规模530多亿元,不收滞纳金。鼓励各地对地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缓缴,严禁乱收费。二是缓缴各类工程项目质量保证金,规模约630亿元。三是落实责任,言必行、行必果,确保市场主体受惠。
张奥平对此表示,上述收费缓缴的政策针对性强,随着进一步落实,这场纾困“及时雨”将有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避免市场主体因信心不足造成“永久性创伤”。
为企业纾困,稳住经济大盘,就要保市场主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淑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系列纾困性政策可以直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此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和任务也是降低市场主体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同样是企业所盼的关键之举。
对此,马淑萍建议,一要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通过高频事项的集成化办理,推广和扩大电子证照的应用,推动更多高频事项实现异地办理、“跨省通办”,为企业办事提高效率。需要进一步加强部门和地区间协作,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一网通办”。
二要优化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服务。通过地方开展区域综合评估和优化测量测绘事项及工作机制创新等,提高投资和建设项目的审批效率,并通过盘活存量土地保障投资项目的土地供给。
三要优化跨境贸易服务。一方面完善自贸协定综合服务平台,便利企业利用协定规则降低关税;另一方面持续优化通关便利化服务,降低企业国际贸易成本。
四要提高办税缴费服务水平。重点是推动非税收入全领域电子收缴、“跨省通缴”,优化出口退税和优化留抵退税直达纳税人服务。
五要规范中介服务。一方面通过建立中央和省级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规范服务事项和收费。另一方面,利用省级统筹的网上中介超市服务,吸引更多中介机构入驻,防止行政垄断。
六要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通过设置惠企政策专区和集中办理窗口,利用大数据等对企业进行分类“画像”,推动惠企政策智能匹配、快速兑现。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
|